查看原文
其他

1/4抑郁,1/2焦虑:中国万名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公布 | 科研圈日报

科研圈 2021-07-08


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新冠疫苗


阿斯利康更新疫苗数据,有效性降低 3%


当地时间 3 月 25 日,英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布了其腺病毒载体疫苗 AZD1222 最新的 III 期临床试验数据,数据显示该疫苗在美国、秘鲁和智利的 32,449 名受试者中预防有症状新冠肺炎的有效性为 76%,较 3 月 22 日公布的争议数据仅降低 3%;出现有症状感染者 190 例,比先前报告中再增加 49 例;且疫苗耐受性良好,并未发现与疫苗有关的安全问题。


有关专家认为,该结果证明阿斯利康新冠疫苗的有效性与先前基于中期结果的分析一致,对于疫苗的判断应基于其优点而不是对公司新闻稿的争议,希望不会对疫苗的声誉造成长期损害。同时也有人指出,有效性小幅下调的意义不大,因为这一数据有较大的置信区间,真正的有效性可能介于 68% 至 82% 之间。数据安全监察委员会(DSMB)此前认为该疫苗有效性或比其最初报告的低 10%,虽然仍高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有效性 50% 的审批下限,但与其他新冠疫苗 90% 以上的数字相比将会丧失竞争力。(AstraZeneca,Nature News,Science News)



· 心理健康


1/4 抑郁,1/2 焦虑:中科院系统万人心理调查结果公布


图片来源:Pixabay


近期,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其中,分报告《2019 年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国科学院各科研院所及其隶属机关和企业超过 1 万名科技工作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近 1/4 的调查对象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现,其中 6.4% 的人属于高度抑郁风险群体,17.6% 的人有抑郁倾向。此外,超过 1/2 的受访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表现,其中 42.2% 的人有轻度焦虑表现,8.8% 的人有中度焦虑问题,4.5% 的人有重度焦虑问题。此次调查还显示,科技工作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际交往能力较弱和自我评价偏低


对比 2009 年和 2017 年的调查数据,情绪问题(抑郁和焦虑)不论是在平均水平上还是在高风险人群比例上均呈现一定的随年份上升的趋势。近两次的调查中,科技工作者的轻、中、重度焦虑问题比例也均在上升。除工作外,收入和住房等生活硬件条件对于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比较大。同时,身体健康状况也与心理健康状况息息相关。(《2019 年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国科学报)



· 标准测量


首次对比 3 个顶级原子钟精度,所获范围达小数点后 18 位


原子钟的准确度使其成为了计时和其他精确测量的绝佳工具。近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空气和光纤链路,以迄今最高的准确度比较了基于铝、锶、镱的3种原子钟。研究人员将这些原子钟分别放置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Boulder)各个地点的大楼里,并比较了它们在 2017 年 11 月至 2018 年 6 月间各自的频率比值。最终,该研究比较所获得的测量精度范围达到小数点后 18 位,这是频率比值不确定度首次小于小数点后 17 位。据悉,该研究结果为部署可移动、机载、远程光钟网络奠定了基础,该网络或能用来测试标准模型之外的理论,并有望更精准复现“秒”的定义。3 月 24 日,相关论文刊登于《自然》Nature)。(Nature,中国科学报)



· 神经科学


科学家解析“快乐神经递质”受体结构


5-羟色胺(5-HT)是一种神经递质,一旦失调可引起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精神类疾病,因此 5-HT 受体是重要的抗抑郁药物靶点。3 月 24 日,《自然》Nature)发表一项最新研究成果:5-HT 受体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研究人员解析了三种 5-HT 受体结合不同配体的冷冻电镜结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治疗靶点 5-HT1A 受体的结构,偏头痛治疗靶点 5-HT1D 受体的结构,和多种精神类疾病潜在的选择性治疗靶点 5-HT1E 受体的结构。另外,科研人员还发现,磷脂分子 PI4P 能结合于 5-HT1A 受体和 G 蛋白的相互作用界面;胆固醇分子也直接参与受体的激活,并能调节抗抑郁药物阿立哌唑(Aripiprazole)与受体的结合。这是国际上首次报道 5-HT1A 受体受到磷脂和胆固醇的分子调节机制,为后续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基础。(Nature,中国科学报)



· 遗传演化


科学家首次发现植物基因可转移至动物


图片来源:论文


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世界性的农业害虫,其寄主植物超 600 余种,具有极度的多食性和广泛的寄主适应性。中国农业科学院张友军团队发现,烟粉虱能够通过异常的水平基因转移,获得植物来源的基因 BtPMaT1,并利用该基因代谢所食植物中对其有害的毒性物质,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进化方式规避植物防御。这是首个自然基因从植物转移到昆虫的实例,这种遗传保护很可能已在数百万年前借病毒从植物传播到昆虫。鉴于该植物基因在烟粉虱的各个隐种中特异存在,研究者发现如果抑制它们所携带的 BtPMaT1 基因的功能,能够显著增加烟粉虱成虫死亡率并降低其繁殖力,可以专一性地完成防控而不影响其他非靶标生物。这一研究对害虫的精准绿色防治和作物保护策略提供了新思路。该成果 3 月 25 日发表于《细胞》Cell)。(Nature News,Cell



· 核能源


目标 1 亿摄氏度“燃烧” 100 秒,中国“人造太阳”即将完成升级改造


新华社消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将于近期完成升级改造,向芯部电子温度 1 亿摄氏度、100 秒长脉冲等离子体的科研新目标发起挑战,力争将世界可控核聚变能源研究推向新高度。


该院副院长宋云涛表示,EAST 是中国重大科学工程,目标是为人类开发核聚变能源提供工程和物理实验基础,建成以来已开展实验 96000 余次,先后实现了稳定的 101.2 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电子温度 1 亿摄氏度 20 秒等离子体运行等国际重大突破。从 2020 年 7 月起,EAST 启动新一轮升级改造,在尖端材料、关键部件、主要子系统等方面实施一系列重大提升。目前升级改造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将于 4 月底结束改造,向新目标发起冲击。(新华社)



· 疫情通报


3 月 25 日我国内地新增确诊病例 11 例,均为境外输入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通报,3 月 25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11 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 7 例,广东 2 例,福建 1 例,陕西 1 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31 例,其中境外输入 30 例,本土 1 例(在江西)。截至 3 月 25 日 24 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9014 7例,累计死亡病例 4636 例。


世卫组织通报,截至欧洲中部时间 3 月 25 日 19:25(北京时间 3 月 26 日 02:25),过去 24 小时全球新增确诊病例 575,191 例,新增死亡病例 10,421 例:其中巴西新增确诊病例 82,493 例,新增死亡病例 3,251 例;美国新增确诊病例 58,755 例,新增死亡病例 775 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 124,535,520 例,累计死亡病例 2,738,876 例。(国家卫健委、世卫组织)


编写:刘恺、许楚楚、奚奇、魏潇

编辑:魏潇

封面图片来源:Pixabay


——END——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